写这篇文章的时候,我真的很真诚。其实在一年半之前,我曾用比现在更真诚的态度写过一篇孙燕姿的乐评,那篇文章的题目我忘了,但肯定跟“恒河”与“洗澡”这两个点击率很高的词儿有关。的确,那篇文章也得到了很高的点击率,但看的人基本上都用四个字母给我做了回复:rpwt。开始我还以为是英文review perfect with tidy(评论得完美并且精炼)的简称,后来才知道大伙儿的想法没我这么复杂,这只是一个汉语拼音的网络简写衍生词汇。
那篇乐评之所以招来这么多人的唾骂,只是因为我亲切的称孙燕姿为“孙子”。“孙子”是一句北京人经常说的话,大多的时候,这并不是在表明一种辈分,而是两个关系特好的人见面时的一种打招呼方式,翻译成普通话就是“你好”。但我想,那些骂我的人不是在骂我装出了一幅好像和孙燕姿很熟的样子,毕竟还有更多人在不考虑性别取向和自己的另一半乐不乐意的情况下就把孙燕姿当成自己的亲戚(主要表现在“我们家孙燕姿……”)。他们都不挨骂,那我更没有因此挨骂的理由啊!
所以,答案只有一个,他们把“孙子”当成骂人的话了,误认为我是在侮辱他们的偶像。为此我必须解释清楚,要知道,歌迷不好惹,他们的力量是最伟大的,和球迷的力量不相上下(这一点可以通过王菲的演唱会看出来)。
所以一旦有了误会,必须及早解释,否则出门儿见个女网友都得忐忑不安的盘算着别碰上孙燕姿歌迷。
其实一般北京人骂人的时候不说孙子,老嫌这词儿力度不够,真到了那份儿上,要么不说话,直接动手,要么就是“你丫他妈找抽啊”。
因此推断,骂过那篇文章的孙燕姿歌迷大多不住在北京,即使住在北京,也是在北京的异乡客。所以当他们听到这张《Stefanie》里的《听见》时,十有八九得纳闷儿,“别打岔”是什么意思。
除此之外,他们还会纳闷儿这张专辑在音乐上的整体性。过去的孙燕姿在音乐上有一个套路:Tori Amos或Alanis Morissette的底子,乘以时尚的节奏,再在前、后或中段拼贴上一点儿时尚的元素(譬如从前的倒播、Sitar琴演奏),但这次却不一样了。
其实前几首歌还没什么变化,尤其是到了第三首《祝你开心》的时候,很多人还以为中东元素代替上一张专辑的西塔琴(Sitar)成为这张专辑的新时尚元素呢,可跨过以Tori Amos为模板的《我也很想他》之后,《听见》让人吓了一跳,这首歌不再是普通流行歌的AB结构,而是走了一条结构复杂的路线。对于这样的惊讶,不得不姑且称之为Progressive Pop。
另一首突破性的歌曲是《慢慢来》。在音乐上走了舞曲路线,不仅没有同歌名取得一致,还好像是孙燕姿第一次对这种风格的尝试。至于被别人说成有中国戏曲嫌疑的《反过来走走》实际上只是用前奏作了一个幌子而已。本质还是对Alanis Morissette的个人崇拜。倒是《种》确实有点儿世界音乐的萌芽,只可惜这颗萌芽在录音不需要贝司手的年代里,也没能达到8年前郑均创作的《天下没有不散的筵席》。
Nirvana在出版《Nevermind》之后,有记者问Kurt Cobain,专辑里每一首全都能作主打,你为什么不把它们藏起来,分别用到其他的专辑里去呢,以后的主打歌就不愁了。Cobain说他不喜欢那样,那样不真实。现在孙燕姿出了《Stefanie》,不知道有没有人问她,你专辑里的新尝试这么多,为什么不把它们放到以后的专辑里去?那样就可以不再为下一张专辑没有突破的事儿发愁了。 |